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孙磊
11月10日,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10月,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.1万辆和285.3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1.2%和13.8%。汽车产销量继9月后再创当月历史同期新高。
1~10月,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1.6万辆和2396.7万辆,同***别增长8%和9.1%,生产增速较1~9月提升0.7个百分点,销量增速较1~9月提升0.9个百分点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解释称,进入金秋十月,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火热进行,各大车企新车型持续发布,进店客流显著增加,进一步拉动汽车消费,使得“金九”车市热度在10月份继续。
“从今年前10个月车市表现来看,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将创历史新高,可能超过3000万辆。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称。
中国品牌市占率逼近60%
中汽协数据显示,1~10月,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73.1万辆和2066.4万辆,同***别增长6%和7.5%。其中,10月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1.3万辆和248.8万辆,同***别增长7.6%和11.4%,增速低于整体车市。
10月,乘用车国内销量206.7万辆,环比下降1.8%,同比增长5.8%;乘用车出口42.1万辆,环比增长10.4%,同比增长50.5%。1~10月,乘用车国内销量1735.8万辆,同比增长0.7%;乘用车出口330.6万辆,同比增长67.3%。
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,中国品牌乘用车优势凸显,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稳增长态势。“10月,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提升到接近60%,外资品牌压力加大。”陈士华表示。
10月,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48.5万辆,同比增长25.1% ,市场份额达59.7%,较去年同期提升了6.6个百分点。在主要外国品牌中,与上月相比,五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。而与上年同期相比,德系和日系品牌销量微增,其他三大主要品牌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,其中法系销量降幅最为显著。
1~10月,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142.6万辆,同比增长22.2%,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5.3%,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.6个百分点。在主要外国品牌中,与上年同期相比,美系和韩系品牌销量呈小幅增长,其他三大主要品牌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。
伴随着商用车市场的逐步回暖,10月的国内商用车产销增速超整体车市。10月,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7.8万辆和36.5万辆,同***别增长42.7%和33.4%。“这主要得益于物流行业升温等因素的拉动。”陈士华解释称。
1~10月,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8.6万辆和330.3万辆,同***别增长22.1%和19.8%。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,与上年同期相比,客车、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。
按照中汽协年前给出的预期,2023年国内商用车累计销量预计为380万辆,同比增长15%。“在去年低基数增长基础上,商用车今年全年将会实现高速增长。”陈士华称。
新能源车市占率再超30%
10月,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增长态势,市场占有率连续6个月超30%。中汽协数据显示,10月,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.9万辆和95.6万辆,同***别增长29.2%和33.5%,市场占有率达到33.5%。
1~10月,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.2万辆和728万辆,同***别增长33.9%和37.8%,市场占有率达到30.4%。其中,纯电动车累计销售516万辆,同比增长25.2%;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累计销售211.6万辆,同比增长82.6%。
东莞证券在其研报中分析称,今年第四季度是车市传统旺季,国家及各地促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有望持续发力,车企新品接连上市,同时开启又一轮降价促销,***需求进一步释放,四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继续走高,全年有望超出900万辆的预期目标。
进入2023年以来,汽车出口表现也尤为突出,成为我国整体车市产销高增长的重要动力。“10月,国内产销量创历史新高,并不是国内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,而是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。”陈士华强调称。
10月,汽车出口48.8万辆,环比增长9.8%,同比增长44.2%。分车型看,国内乘用车出口42.1万辆,环比增长10.4%,同比增长50.5%;商用车出口6.7万辆,环比增长6.7%,同比增长14.5%。
从出口车型来看,国内汽车出口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。10月,传统燃油汽车出口36.4万辆,同比增长59.3%;新能源汽车出口12.4万辆,环比增长29.3%,同比增长12.8%。
1~10月,传统燃油汽车出口292.7万辆,同比增长49.6%;新能源汽车出口99.5万辆,同比增长99.1%。
许海东表示,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450万辆,出口将带动中国汽车行业走上新的高峰。“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是传统燃油车,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也发挥了很大作用。”许海东称。
对于今年最后2个月国内车市表现,陈士华表示充满信心。“按照往年惯例,车市在年底最后两个月会出现‘翘尾效应’,今年也不例外。”陈士华说。